首页

日本高跟皮靴女王踩踏调教室

时间:2025-05-23 19:35:30 作者:报告:近半数教师认为学生写论文过度依赖AI 浏览量:78038

 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题:鲐背老人忆峥嵘岁月:从军救国进军校 晚年书信再续黄埔情

  中新网记者 程宇

  “我是1948年5月考上的黄埔军校,黄埔一家亲。爱国、革命的黄埔精神,一定要发扬继承。” 程大明是黄埔军校二十二期学员,接受采访时已是鲐背之年的他,回望起自己的军旅岁月,依旧澎湃昂扬。

黄埔军校二十二期学员程大明接受记者采访 李晨摄

  程大明1930年生于北京,孩童时代,他曾亲历“七七事变”,目睹日军占领北平的暴行。“日军标榜的‘建设东亚共荣圈’‘共存共荣’,都是胡说八道,实际上中国人沦为了二等公民、三等公民。”程大明说,那时北京海运仓、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等地都由日本人占领,日军在门口修筑岗楼,端着枪样子非常凶狠。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困苦,大家吃的都是72种东西混在一起的“混合面”,像土一样难以下咽。“所以这个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要想不受欺压,必须要强军。”

  在“从军救国”的感召下,1948年5月,程大明报考黄埔军校并顺利被录取,而后前往成都受训,开启了自己的黄埔生涯。“入伍三个月培训,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,迟到以后卧倒,或者爬多少米几个来回,我的感觉就是训练绝对服从。”程大明认为,过比较艰苦的生活没有坏处,严格的管理和训练也能为日后打下一个好的基础。“我们入校以后,也知道国民党接连失败。解放军说实话是站在正义的一边。所以我进学校的时候,学校的空气也比较沉闷,远远没有建校初期欣欣向荣的味道。”

程大明向记者展示黄埔时期的照片 李晨摄

  解放战争中,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。二十二期学员原本两年半的学制,被压缩为一年零两个月。1949年10月,程大明毕业分配至陕西双石铺一六七师五○○团三营代理情报军官职务。行军至四川璧山,走在队伍末尾的他恰遇解放军部队,而后主动加入了这支正义之师。

  “我到国民党部队1个月零17天,根本连武器都没摸着。我那阵儿心里也有厌战的情绪,中国人打中国人有什么好处呢?所以当时很平静地就参加解放军了。”程大明看到,解放军的传统是到哪儿就要把哪儿建设好,“跟国民党部队不同,地方也拥护军队,军队也支援地方,这是我体会到的。我到解放军部队的时候,已经准备修成渝铁路,后来我就留在铁路方面了。”

程大明翻看与黄埔军校同学的合影 李晨摄

  1952年程大明转业回到北京,在北京二商系统做管理及计划统计工作,1989年末退休。转眼间,青年已白发。闲暇时,程大明会在社区讲述辛亥革命和黄埔历史,热情参与黄埔同学会的各项活动。“这位就是来自台湾的同学,我们亲切会见,大家都非常愉快。”采访中,程大明也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与黄埔同学的珍贵合影,“我们那个中队里边有台湾的同学,所以我曾经也给他们写过几封信。” 在他看来,传承黄埔精神是自己一生的使命。

  “爱国、革命的黄埔精神,一定要发扬继承。两岸能够更融洽,在我的有生之年,能做一点要做一点。”程大明说,两岸黄埔人本来就是同根同种,奋斗的目的也是要祖国统一。“咱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抱着这种态度,这也一定能实现。”

  2023年,程大明在北京逝世。而在他身后,一代代黄埔人的拳拳之忱,仍在回响。

【编辑:李季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广西柳州:水稻育秧“智能化” 消解农户“靠天吃饭”忧虑

欧洲管理与技术学院经济学教授、德国前总理首席经济顾问拉尔斯-亨德里克·罗勒10月10日在《中国日报》发表署名文章《“合作之鹤”:培育新型中西对话方式》,文章摘编如下:

广东打击整治“飙车炸街”违法犯罪 累计查处团伙268个

张东刚从教育角度探讨新质生产力,他表示,发展新质生产力,教育是基础,人才是关键。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要求,按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目标来培养时代新人,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。

【节气里的大美中国】来自惊蛰的信丨绽放吧!用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

“传承、传播世界遗产的目的,是为了加强国际交流,实现世界遗产的创新和活化,让它变成世界的共享价值。”程曼丽表示,世界遗产的传播,有助于国际社会通过认知某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来理解其历史、文化和民族精神,了解某一个国家的真实状况等。她建议,要加强世界遗产的科普宣传,旅游推介,多渠道传播,开展国际合作。

重磅微视频|习近平的非洲情缘

近日,记者走进温泉县新疆北鲵科研宣教中心,看到一些游客正在观察新疆北鲵活体。“这里兼具科普、研究、宣传、教育等功能,避免了人们因去保护区参观从而打扰新疆北鲵。”纪晓伟说,该中心还设有新疆北鲵人工孵化展示室,对新疆北鲵研究和种群恢复起到重要作用。

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试掘工作在上海启动

“马面裙,是明清时期女子着装最典型的裙式,由裙门(马面)、褶裥、裙腰、裙襽等元素组成。”温少华介绍,马面裙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,它发端于宋代,盛行于明清,是兼具传统文化与当代价值的物质文明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